通俗地說,不銹鋼就是不容易生銹的鋼,實際上一部分不銹鋼,既有不銹性,又有耐酸性(耐蝕性)。
不銹鋼的不銹性和耐蝕性是由于其表面上富鉻氧化膜(鈍化膜)的形成,這層膜使金屬與外界的介質隔離,阻止金屬被進一步腐蝕,并且還有自我修復的能力,如果一旦遭到破壞,鋼中的鉻會與介質中的氧重新生成鈍化膜,繼續起保護作用。
這種不銹性和耐蝕性是相對的。試驗表明,鋼在大氣、水等弱介質中和硝酸等氧化性介質中,其耐蝕性隨鋼中鉻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,當鉻含量達到一定的百分比時,鋼的耐蝕性發生突變,即從易生銹到不易生銹,從不耐蝕到耐腐蝕。
不銹鋼微絲的不銹性,還與使用環境有關,不同的環境,要使用含鉻量不同的不銹鋼。含鉻量的高低是決定不銹鋼性能的根本因素。據悉歐美等國標準規定鉻含量最低不能小于10.5%,日本規定是11%,我國為12%。
不銹鋼有五個基本的種類: 奧氏體,鐵素體,馬氏體,雙相不銹鋼,沉淀硬化型不銹鋼。
(1) 奧氏體不銹鋼沒有磁性,具有代表性的鋼種是加入18%的鉻并含有一定的鎳,以增加抗腐蝕性, 它們是被廣泛運用的鋼種。
(2)鐵素體具有磁性,鉻元素是其主要的含量,比例為17%,這種材料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。
(3)馬氏體不銹鋼同樣也具有磁性,鉻的含量通常為13%,并含有適量比例的碳,它們可通過淬火和回火而被硬化。
(4)雙相體不銹鋼具有鐵素體和奧氏體的混合結構,鉻的含量在18%到28%之間,鎳的含量4.5%- 8%之間,它們對抗氯化物的侵蝕有很好的效果。
(5)沉淀型不銹鋼鉻的常規含量為17,并加有一定量的鎳,銅和鈮,它們可通過析出和時效被硬化。
按金相組織可分為:
(1) 鐵素體不銹鋼(400系),為鉻不銹鋼,主要代表有Gr13,G17,Gr27-30;
(2) 奧氏體不銹鋼(300系),鉻鎳不銹鋼,主要代表有304,316,321等;
3) 馬氏體不銹鋼(200系),鉻錳不銹鋼,碳含量高,主要代表有1Gr13等